您的位置: 首页 >> 诗文赏析

《长 相 思》赏析

发布时间:2017年5月10日 16:01      点击量:1149

   

长相思,在长安。

络纬秋啼金井阑,微霜凄凄簟色寒。

孤灯不明思欲绝,卷帷望月空长叹。

美人如花隔云端。

上有青冥之高天,下有渌水之波澜。

天长路远魂飞苦,梦魂不到关山难。

长相思,摧心肝。

【赏析】

《长相思》是乐府旧题,属“杂曲歌辞”,多写思妇之情,本篇虽沿用旧题,却赋以新意。王夫之《唐诗评选》关于此诗曾有这样的评语:“题中偏不欲显,象外偏令有余。”这意思是说,在这首诗中,作者把他要表现的主题隐藏起来,而在形象之外却有弦外之音。也就是说,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男女之情,实际上是别有寄托。

《长相思》是李自第一次入长安的产物。李白自二十四岁“仗剑去国,辞亲远游”以后,好几年过去了,还没有找到能够识拔他这匹千里马的伯乐。他在二十七岁这年到了安陆,给已故宰相许圉师当了孙婿。许家虽然富有,李白却不甘心寄人篱下,加以当地官吏听信谗言,不肯荐举他,李白便在开元十八年,他三十岁的时候,第一次上了京师长安。他听说朝廷广开才路,便以为凭他的文才武艺,到长安一定能找到出路,说不定王公大人们都会敞开大门来欢迎他,而且马上就会把他推荐给开元天子,于是他很快就可以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宏愿。谁知,事实却大谬不然。李白到长安后,处处碰壁,一连许多日子徘徊在魏阙之下,不得其门而入。他从少年时期就寄予无限希望的“明君”,虽已近在咫尺,却仍然是远隔天边。这时,李白心中充满了渴望一展鸿图的政治热情,充满了象姜太公遇周文王,郦食其遇汉高祖这一类君臣遇合的幻想,充满了屈原和宋玉所说的“君门九重”的感慨。就在这种情况下,李白写下了《长相思》。

以男女恋爱比喻君臣遇合,在中国诗歌史上,可以说由来已久,而且是源远流长。

屈原的《离骚》首创其例。《离骚》完全是一首政治抒情诗,但其中许多地方却出现了男女之情。特别是有名的几次“求女”,更是人所周知:诗中的主人公,时而叫丰隆驾起云车,去寻找宓妃的所在;时而又望见有娥氏的佳人,吩咐鸩鸟去做媒;时而又想去追求有虞氏之二姚,恐怕难以如愿;时而又打算把盛开的鲜花送给下界的美女;……三番五次都未能成功,只好去求神问卜。女巫的答复是;“男才女貌本是天成,只要坚决追求,就终有如愿之时。”这些地方,都是用男女恋爱比喻君臣遇合。在“九章”之一的《思美人》中,也是以“求女”喻思君,所“思”的“美人”就是楚王。在古代,爱国和忠君很难截然分开。怀才抱艺之士,要想把他们的一生贡献给国家和社会,不能不寄希望干贤明的国君,否则他们的政治抱负就无从实现。因此,封建时代的士人常有一种“慕君”的感情。

为什么要借用男女之情来抒发这种政治热情呢?恩格斯在《家庭、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》中,谈到男女之爱的特点时,曾经指出:这种感情“常常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,如果不能结合和彼此分离,对双方来说,即使不是一个最大的不幸,也是一个大不幸;仅仅为了能彼此结合,双方甘冒很大的危险,直至拿生命孤注一掷。”由此可知,在人类的诸种感情中,一般而言,男女之爱最为强烈,最为迫切,而且也最自然,最普遍,人人皆知,个个皆晓。因此,当诗人屈原要表达他的“虽九死其犹未悔”的忠君爱国之情,而别的方式方法都不能充分表达时,就只有借用缠绵悱恻,不能自已,甚至生死以之的男女之情,才能将他胸中强烈的政治热情穷形尽相,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。

自从屈原开创了这一传统以后,后世诗人以男女之情托喻君国之思的诗篇便层出不穷。李白正是继承了屈原这一传统。这一类作品在李白诗文集中屡见不鲜。他时而把自己比作“旷男”,时而把自己比作“怨女”,多次借不得其偶的男女之情,写自己的政治际遇。这首《长相思》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首。《长相思》从构思立意到遣词用字都可以看出屈原辞赋中“求女”的影响。

总而言之,《长相思》一诗,无论从它产生的生活背景来看,还是从艺术渊源来看,都是一首政治抒情诗。它表现的是李白第一次入长安时期“慕君”的心情,而这种心情的实质是急于要实现他以身许国的理想。由于李白这种思想感情根深蒂固,再则由于他此时已届“而立”之年尚在寄人篱下,三则由于他在启程赴京时曾向安州长史夸下海口,因此,李白此时幻想君臣遇合的心情,格外强烈,格外迫切。这种强烈而又迫切的政治热情,很难直书其事;即使直书其事也很难淋漓尽致;即使淋漓尽致却又会失于浅露,使人一览无余,反倒乏味。于是,诗宗风骚的李白自然便采用了比兴手法来曲尽其意,借用缠绵悱恻的男女之情来托喻君国之思。

“长相思,在长安。”这不仅是指他自己当时是在长安,也兼指他长期所思念之人是在长安。译为现代语言,应该是:“我长期思念的人啊,是在长安。”这显然不是他的妻子许氏夫人,许氏是在安陆;也不是别的女人,他前此并未到过长安。

“络纬”二句,不仅写出时当深秋之夜,也透露出环境的凄凉。络纬(昆虫名,俗称纺织娘)在井栏下不住地叫,好象在哭泣;冷飕飕的微霜透进室内,使枕席都露出寒意。显示出诗中的主人公深夜未眠。

“孤灯”二句,进一步写深夜不眠的情景。独自守着一盏快要燃尽的孤灯,苦思苦想,肝肠欲断;又卷起帘幕来望着月亮长叹一阵,还是毫无办法。显示出诗中主人公无可排遣的忧伤和一筹莫展的境地。

“美人”一句,是指自己所思念之人,亦即他寄予无限希望的开元天子。这位“美人”虽然使自己十分倾慕,然而却好象在云端一样,可望而不可即。

“上有青冥之高天”四句,并非实指,而是虚写。借天长路远,关山阻隔,形容自己和思念之人中间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。这种距离不是地理上的,而是人事上的。此乃暗指朝廷虽屡下求贤之诏,实际上却有很多阻碍,以致下情不能上达。试把《离骚》中所说的“吾令帝阍开关兮,倚阊阖而望予。”还有《思美人》中的“恩美人兮,    涕而伫眙。媒绝路阻兮,言不可结而诒”等处和此诗联系起来,就可以看出李白的弦外之音和师法所自。不过李白学习古人总是师其意,不师其迹,所以不易看出。

“长相思,摧心肝!”言之不足,故重言之。极写相思之苦,以托喻不遇之心。

这样一来,李白就把他的政治热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又含蓄蕴藉。含蓄蕴藉和淋漓尽致似乎截然相反,但在一定条件下,二者又恰好相成。许多好诗都体现出这一艺术辩证法,李白的《长相思》就是一例。

李白这首《长相思》不仅继承前辈,而且启迪后人。试看郭沫若的名篇《炉中煤》:“啊,我年青的女郎!我不辜负你的辛勤,你也不要辜负我的思量。我为我心爱的人儿,燃烧到这般模样!……”这也好象是一首爱情诗,实际上却是“眷念祖国的情绪”(诗的副标题),显然,这种构思和手法是源于屈原的“求女”,也是李白《长相思》的流风遗韵。由此可知,古往今来杰出的诗人,常是在创造性的继承中获得新的果实。

《长相思》作为单纯的爱情诗来欣赏,自然也是可以的,但假若略知李白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渊源,就可以对它有更深一层的理解,从而能得到更多的收获。